编者按: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人大机关老同志不仅是见证者,还是参与者,更是贡献者。3月起,我们会陆续刊发他们的文章,回忆在人大工作的点点滴滴,转发人大制度理论文章和常识知识,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好,以此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积极贡献。
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70周年。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当前很重要的就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失去了灵魂,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就成了一句空话。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存在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最能够体现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最能够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最能够实现国家依法治理的高效率,因而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将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过程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管理。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在我国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重要制度载体和可靠制度保障,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来命名,说明人大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四个机关”的定位和要求,即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要以此重视人大及其常委会地位和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包括依法行使好宪法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的保证权和立法、重大事项决定、选举任免、监督等职权,不断提高人大议事质量和效率等。代表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础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国家机关特别是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和人民群众、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两个联系”机制,以“两个联系”为抓手来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
根据宪法法律和中央文件的有关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着一系列重大政治关系特别是与国家政权组织相关的关系,必须进一步加以理顺,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一是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是国家机关权力的来源。我国国家的性质决定了人民主体、人民至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任何时候,都要以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答应和满意,作为衡量党和国家机关工作的根本标准。二是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各项事务,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由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进行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权力,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三是党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一方面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各个国家机关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工作;另一方面各个国家机关自觉坚持、接受和依靠党的领导,其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同充分发挥国家机关的作用是完全一致的。人大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个前提下,国家的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明确划分,作为国家行政、监察、审判、检察机关的“一府一委两院”必须依法对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我国的这种国家体制,既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避免不必要的牵扯,既讲民主又讲效率,使各个国家机关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既专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原则。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决定的事情,地方必须遵照执行,同时给地方以充分的自主权,这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我国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这两个独具特色的制度,这反映了中央与特殊地方的关系。
进一步认识和理顺这些关系,才能确保党对国家机关和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确保国家机关各负其责又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确保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依法履行好自身的职能,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因而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明显特点和优势的好制度。需要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和宣传,推进我国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三、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完善、运行的辩证法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坚持就是坚决保持、维护,不改变、不停止;完善就是使其完备良好;运行就是周而复始地运转,有序行动或者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奋斗、艰辛探索取得的伟大成果,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现实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存在着一些没有得到完全贯彻的情形,需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到实处,保证其有效运行。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是前提、是原则、是基础,要毫不动摇,没有坚持就没有完善,就不能保证其运行;完善是发展、是创新、是与时俱进,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和运行;运行是为了全面贯彻、不断实践和有效落实,否则坚持、完善就是空话,就会失去活力,也难以维持。这三个方面辩证统一、不可偏废,互为前提、相辅相成。只有坚持,才能保持前进的正确方向;只有完善,才能更好地发展;只有运行,才能做到求真务实。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以此保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体现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把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好、落实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什么、完善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丰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现形式、运行机制、工作程序等,包括完善各项具体制度。例如,党对国家机关全面领导的制度和国家机关之间、中央与地方、人民与国家机关等关系的制度,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有关制度等。依法行使人大职权制度、依法行政和监察制度、公正司法制度等,也都要继续完善。这些都需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全面贯彻、有效运行来保障,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持之以恒地抓落实,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自觉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忠实信仰者、坚定维护者、积极实践者,把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责任担当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作为和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一个全面系统、科学开放的理论体系,有三个层面主要内容:一是道路和方向,包括政治发展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和要求;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对这一制度性质、地位、特点、优势、功效、原则的概括和阐述;三是人大工作,包括对人大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加强自身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等。
经党中央批准,从2018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连续六年,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第六次是在2023年12月,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各级人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的精神,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赵乐际委员长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作为必修课和基本功,以此统领新时代人大工作,结合人大职能职责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要从“两个结合”的高度深刻认识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和优势功效,在新时代新征程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更要保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全面贯彻、有效运行,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个人理解:
一是要政治上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作为国家政体就是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人大工作的重要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必须坚守人大工作的大方向、大原则、大道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党的全面领导具体地、现实地贯穿和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各方面,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系统落实、整体有效执行。
二是要大局上保障,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推进人大工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也是人大依法履职必须紧紧围绕的中心任务。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这种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人大要找准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任务,自觉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高质量的人大工作,以此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是要履职上担当,不断提升依法行使职权的质量和水平。这种担当尽责,表现在只要是党中央或者同级党委交付的工作任务,都要认真确保完成;只要是改革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期盼、属于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都应当大胆积极推进。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要抓好其运行,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把握大局、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等。
四是要作风上过硬,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形象。按照人大“四个机关”的定位和要求,全面推进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政治上保持定力、工作上保持激情、作风上保持廉洁、行动上保持务实。坚持实事求是和守正创新,办好人大的会、文和事,做学习型、调研型、务实型、责任型的人大人。要以创业创新创造的热情和活力,展现新时代人大的风采,为稳中求进推动经济社会以及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上充分认识和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大及其常委会责无旁贷,也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
(本文转载作者李伯钧刊载于《前门金辉》的文章)
作者简介
李伯钧,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办公厅原联络局巡视员,现为离退休第四党支部党员。
扫一扫
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坚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