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人大客户端
聚焦不旁移 关注在路上
——甘肃省静宁县人大常委会调研“静宁苹果”品牌保护工作纪实
甘肃静宁,以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造就了静宁苹果“生态天然、绿色有机”的独特品质,赋予“静宁苹果”商品率95%、优果率80%的硬实力。作为全国规模栽培第一县,静宁县百万亩苹果基地构筑起“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认证基地达69.4万亩。近年来,静宁县立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优势,内抓质量,外树品牌,以全产业链思维构建现代苹果产业体系。
“静宁苹果产业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因地制宜、持之以恒,举全县之力发展起来的富民产业、支柱产业,并以其独特、优良的品质荣获9张国家级名片和21个国家级大奖。以小切口聚焦监督,助推苹果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是县人大常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应该成为县人大常委会每年监督工作的重点亮点。”静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永平如是说。
紧跟苹果产业发展新形势,从视察“六大重点产业链”建设及链长制实施情况,到综合调研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春季苹果花期低温霜冻灾害防御情况,再到专题调研苹果育果袋生产经营情况和静宁苹果品牌保护情况,沿着时光的指针,翻阅静宁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的履职监督日志,一项项聚焦苹果产业发展方面的监督议题跃然纸上,清晰地记录和见证着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中走过的坚实足迹。一次次扎实的调查研究,一份份货真价实的调研检查报告,在体现人大监督工作质效的同时,再现了不负重托、助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实践。
看现状,成绩令人振奋,加强品牌保护正逢其时
经过40余年的发展,静宁县先后建成16个果园化乡镇、160个果品专业村,全产业链储存、销售、包装等企业达160余家,在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建立直营店28家,出口东南亚、中亚、欧盟等21个国家和地区,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获得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证书,相继申报注册“红六福”“伏羲果”等269件苹果商标,产地收购价连续19年领跑全国。2024年,静宁苹果获评首个地理标志AAA级知名商标,全县苹果产量达121.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7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占总收入的75%以上,“静宁苹果”品牌价值达到175.16亿元。近年来,静宁苹果在产业发展和品牌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足以提振每一位果农的种植信心,也让“静宁苹果”的金字招牌更加响亮。
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依靠品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静宁苹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据了解,在加强苹果质量监管和品牌保护方面,静宁县先后制定出台和修改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静宁苹果品牌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静宁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规划》《静宁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静宁苹果地方标准》等系列规定,全面实施品牌升级战略,全力维护“静宁苹果”品牌形象。着眼规范市场秩序,静宁县建立了苹果包装装潢、外观设计等商标印制备案登记制度,并加大对擅自使用地理标志生产、销售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顺应苹果产业发展,静宁县法检“两院”分别建立了苹果产业巡回法庭、驻苹果产销协会检察联络室,拓展延伸了法律维权援助网络……
“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将助推苹果产业发展作为监督工作重点,以人大之力推动解决了不少苹果产业发展方面的沉疴。报告的恳切语言、问题的深度剖析、审议的激烈场面,让我们无不感受到县人大常委会对促进苹果产业发展的执着担当和较真态度,以及监督工作的力度和温度。”2025年6月25日,静宁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静宁苹果品牌保护情况的报告及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调研报告时,列席会议的县市场监管、林草、商务等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纷纷感叹。他们一致表示,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强力支持下,有信心更有决心不断破解果品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新问题,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品牌管理,加强品牌保护,让静宁苹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一步提高静宁苹果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用脚步丈量问题、了解实情,只为获得第一手资料
长期以来,静宁苹果一直以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独特种植条件,形成色泽鲜艳、个大形正,果面光洁、质细汁多、酸甜适度、口感脆甜以及硬度强、耐储藏运输等优良特点享誉全国,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均处于同类产品前列。早在2006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静宁苹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将仁大镇、李店镇等南部主产区全部列入保护范围。
新时代,为进一步宣传推介苹果产业,提高静宁苹果知名度,讲好品牌故事,静宁县除每年组织参加国内知名品牌节会、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外,还持续加强与重要媒体平台的深度合作。仅2024年国家和省市级媒体平台报道、转载静宁苹果主题作品3000余次,有效提高了苹果品牌传播声量。静宁苹果俨然成为静宁人民的“致富果”,同时也是宣传静宁、提升静宁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名片”。
紧跟静宁苹果产业发展步伐,针对不同时期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精准选择监督议题,助推打造静宁苹果百亿级产业集群,让苹果这一支柱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更加从容,是静宁县人大常委会聚焦监督的重要目标。
品牌保护中还有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广大消费者正确辨识和认知静宁苹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紧盯唱响“吃遍天下苹果,还想静宁苹果”主旋律,2025年初,在确定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议题时,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将监督侧重点放在了品牌保护这一小切口上,力求通过持续监督,推动解决制约静宁苹果品牌保护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2021年11月,平凉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了构建9大重点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并将“静宁苹果”确定为全市九大重点产业链之一。着眼打造全市“静宁苹果”统一品牌,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推动全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平凉市人大常委会也将静宁苹果品牌保护立法调研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为有效整合调研资源,优化调研流程,减轻基层压力,提高工作效率,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将苹果品牌保护工作调研与配合平凉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调研结合起来,市县联动、同步开展。在接到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平凉市静宁苹果品牌保护立法调研的预通知后,静宁县人大常委会立即着手组织调研组,准备调研方案,确定相关调研事项。
4月下旬,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立法调研、专项工作调研如约同步开展。两个调研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部分主产区乡镇、苗木培育中心、葫芦河流域现代苹果产业园等苹果种植基地,实地察看产业发展情况,并深入精深加工企业,与产销协会、冷链物流、果品企业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就品牌标识、执法监管等热点话题多次与相关部门探讨。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同一主题活动,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加强品牌保护相关工作,在密切交流联系的同时,有效提高了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随着‘静宁苹果’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商标使用不规范、冒用品牌等违规违法行为,一方面给品牌造成较大冲击,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品牌的美誉度。”
“网络时代带来的新型侵权手段更加复杂,一些电商平台以次充好,扰乱市场,降低了‘静宁苹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好感度。建议在这方面制定一些明确具体的法规条文。”
“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加强苹果品牌的法律保护而开展的立法前期调研,我个人认为很有必要、十分及时,完全赞同。”
“建议进一步明确品牌的形象定位、鲜明特色,提高辨识度,从而有效提升消费者对‘静宁苹果’的认知度。”
……
通过扎实的调研,调研组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第一手信息资料,一些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也在问题的深度剖析和激烈的探讨交流中不断清晰。
“果品品质是‘静宁苹果’品牌的核心和基础。这是调研组在前期方案准备和报告起草中,将苹果品质提升和品牌保护作为两条主线的主要原因。”调研组组长、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顺义在主任会议讨论该项调研工作报告时说。
“‘静宁苹果’品牌的形成,主要是以静宁红富士和秦冠两个主要品种以其上乘品质,占据市场份额和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应该在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主栽品种不动摇。”
“同意以上说法。在静宁苹果产业发展初期,我们探索引进了多个苹果品种,但经过40余年的发展,脱颖而出的、最适合静宁种植的还是静宁红富士和秦冠,所以我认为要加强品牌保护,必须要有主栽品种的引领。”
“建议在加强宣传推介和联合执法方面再提一些明确具体的、可操作能落地的意见和建议,让调研报告真正推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6月20日,在静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静宁苹果品牌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时,主任会议成员踊跃发言,言无不尽。他们对加强品牌保护工作的观点和看法,被调研组予以充分采纳,并吸收到调研报告中。
调研报告深入分析品牌保护中存在的瓶颈,群策群力、把脉开方、精准施策
果品品质仍需提升、防灾减灾设备管理还不到位、溯源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苹果品牌文化内涵挖掘还不充分、执法监管还要加强……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报告紧盯主题主线,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有的问题着眼宏观,有的问题关注具体。这些具体而有针对性的问题,直击“静宁苹果”品牌保护的难点与要点、制约与瓶颈。
针对调研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调研报告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建议。
报告提出,要坚决稳定果品质量。高度重视土壤肥力下降导致的果树叶片变小、果实硬度降低等问题,审慎选育耐受力强、适应性高的抗重茬砧木进行果园改造。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手段,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改良土壤结构,提升果园可持续生产能力。
针对大家讨论激烈的苹果品种问题,报告建议,要坚持主栽品种地位不动摇,并在前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适地、适区、适用的原则,稳步推广本土表现良好的早、中熟品种,逐步实现早、中、晚熟品种科学布局,迎合市场需求。同时,报告特意提到,要持续加强果园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已有防灾减灾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扩大苹果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升企业、果农防范风险能力。
在持续提升服务保障方面,报告提出,要加大品牌保护的资金支持,积极参加具有一定宣传影响力的宣传推介活动,持续提升静宁苹果知名度。进一步明晰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树牢“更好吃的苹果”品牌定位,突出“综合口感更好吃”的单项特质,积极推动“静宁苹果”品牌与红色文化、乡风民俗等文化元素深度融合,讲好苹果故事,展示产业历史,提高果品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聚焦规范市场行为,报告建议,要探索建立静宁苹果经纪人管理制度,认证一批静宁苹果专业销售经纪人,搭建外地客商与本地果农之间的联系桥梁,规范静宁苹果产区采购销售制度,增强销售渠道掌控力度。要建立覆盖生产管理、贮藏保鲜、包装运输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果品质量溯源管理平台,让每一颗精品苹果都能追溯到生产流通的每一个环节,确保“静宁苹果”安全健康、品质优良。
针对大家关心关注的商标使用问题,报告提出,要在苹果采销旺季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充分发挥县人民检察院驻苹果产销协会检察联络室的作用,强化对侵犯“静宁苹果”品牌知识产权民事支持起诉、公益诉讼的办案力度,严厉打击涉苹果产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保护“静宁苹果”品牌司法合力。
针对调研组收集到的“部分不法商贩违法使用静宁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包装装潢,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兜售其他产地苹果”等问题,报告建议,要开通“静宁苹果”品牌侵权投诉专门举报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各类品牌侵权投诉举报,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静宁苹果”品牌良好形象。同时,就加强执法协作,报告指出,要加强与重点市场所在地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衔接,会商制定跨区域执法线索共享、证据互认、执法协作等工作机制,依法查处各类“静宁苹果”地理标志侵权违法行为,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震慑效应。
“人大监督不能局限在发现问题这个层面上,而忽略了人大监督的支持本意,更不能单纯为了支持而回避矛盾和问题。我们要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以推动问题解决为最终目的。”王永平反复强调说。
现场审议靶向破题,加强品牌保护,促进产业发展有信心、更有决心
6月25日,静宁苹果品牌保护情况的报告审议如期而至。这是静宁县人大常委会会议第四次对苹果产业方面报告进行审议。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结合品牌保护现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静宁苹果之所以优,土壤生态是关键。要高度重视果园土壤管理,科学施肥、增施农家肥,提高果品有机质。”
“一些线下销售模糊产地,异地代发,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而且严重损害‘静宁苹果’品牌信誉,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根源上制止‘搭便车’乱象。”
“建议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果品质量溯源平台,让每一颗静宁苹果都能追溯到生产流通各环节。”
“要加强财政资金对品牌保护方面的支持保障,不断强化品牌策划、营销推广,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40余年举全县之力推动‘小’苹果成为富民强县‘大’产业,实属不易,要强化管理促提升、填平补齐稳面积、多措并举保品牌。”
“在优化品种布局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引进推广新品种,综合评价其品质和适应性后,再做大面积推广。”
……
为保证静宁苹果的质量和特色,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审议发言阶段,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聚焦主题,审出责任和担当,议出思路和对策。
“发展一个产业,保护一个品牌,富裕一方百姓。有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有各级人大代表的建言献策,有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相信静宁苹果的果香一定会更加浓郁、飘得更远更持久。”列席会议的静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张伟说:“我们将客观分析静宁苹果在品牌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吸纳调研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审议发言,不断完善品牌管理,强化品牌宣传,推动全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县人大常委会对苹果产业发展方面的监督支持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加强、不会缺位。”王永平表示:“人大监督不能止于报告,必须形成监督闭环。我们将持续关注静宁苹果发展,加大对审议意见的督办力度,扎实做好人大监督‘后半篇文章’,用心用情推动解决一批县委重视、果农关切的苹果产业发展方面的痛点难点,当好监督者、参谋者、助力者,为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积极贡献人大力量。”
(通讯员:贾成喜)
扫一扫
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