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客户端平凉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姜慧仁)8月22日,平凉市2025年古树名木抢救复壮项目启动会召开,标志着平凉市古树名木科学修复与系统管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古树名木是自然与文明的“活化石”,承载着一方乡愁记忆、生态基因与文化根脉。近年来,平凉市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先后出台《平凉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完成全市古树名木普查并建成信息管理库,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挂牌、建档、复壮等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然而,受树龄老化、病虫害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部分古树生存仍面临挑战。为此,平凉市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扶持项目,率先对崇信县8株古树开展专业救护,打造全市古树保护示范工程。
会议要求,施工单位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严格遵循“一树一策”修复方案,科学开展救护工作,优化古树生长环境,全力打造修复样板。市林草局加强统筹调度与进度质量管理,崇信县林草中心及相关乡镇须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严把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和服务保障关。会议各有关单位应秉持“三分修、七分养”理念,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属地责任,推广运用监测新技术,实现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来源 | 甘肃经济日报
扫一扫
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学习新语|习近平主席这样阐释上合合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