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代表工作的“灵台路径”——甘肃省灵台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综述
责任编辑:杨艳 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时间:2023-12-21 17:40

 

2023年5月,灵台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各乡镇人大主席、县城市社区人大联络处主任及县人大常委会有关工委负责人在静宁县考察学习县乡人大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

 

2023年6月,灵台县东大街社区开展“逢四说事”会暨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

近年来,甘肃省灵台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中心大局,结合人大工作实际,精心谋划,通过实施“2345”工作法,全面推动新时代代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灵台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采取“两种方式” 全方位提升代表履职素质

优化学习培训机制,促进履职能力提高。近年来,灵台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制定代表培训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构建初任学习、履职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培训机制,推行“四维化”(集中培训+代表自学、全员培训+专题培训、邀请进来+组织出去、理论学习+实践交流)代表履职培训模式,分期分批组织代表赴外学习培训,不断增强代表的法治观念,提升代表的依法履职能力。

2022年6月,县人大常委会举办初任县人大代表培训班,县人大代表、各乡镇人大主席及人大工作者140多人参加培训,为新一届人大代表任期开局奠定思想基础。2023年,依托省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县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县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主席和人大机关干部赴重庆、贵州、武汉等地学习培训12期80多人次,进一步明确了代表职责,增强了代表的为民服务意识。

丰富学习培训内容,持续深化培训效果。灵台县人大常委会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重点学习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代表的权利义务等知识的同时,根据代表履职需求增加应用型知识培训,分领域、分行业、分层次开展专题学习,针对性指导专业型代表小组和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功能型代表小组围绕活动议题开展事前学习和代表履职经验交流,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为代表编印学习资料、订送报刊、在灵台人大快讯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代表履职事迹及人大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小手册’大作用。有了‘小手册’,能够更加直观、详细地了解政府债券相关知识。”灵台县十八届人大代表、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副主任郭亚荣连连赞叹。他所说的“小手册”就是灵台县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编印的《地方政府债券基础知识问答》,手册对地方政府债券基础知识作了简明扼要的解释,为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3年以来,灵台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考察组,先后深入静宁县、崆峒区和泾川县,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听取介绍、交流互动等方式,详细了解当地人大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把考察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全县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以前发言或者提出建议时,总感觉底气不足,通过学习培训,对人大代表如何依法履职有了新的认识,发言和提建议都更自信了。”平凉市五届人大代表、灵台县十八届人大代表周亚丽在谈到学习的体会时说。

常态化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活动,邀请代表参加“一府一委两院”的相关座谈和活动,不断增进代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了解,充分保证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代表在参与中提升履职能力。

实施“三项举措” 全链条深化代表履职实效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灵台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常态化开展代表接待选民、实行意见建议跟踪督办、构建“闭环办理”工作链条三项举措,不断增强人大工作接地气的广度、察民情的深度、聚民智的精度、惠民生的力度,让人民群众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常态化开展代表接待选民,倾听民声更接地气。在创设延伸“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点”的基础上,灵台县人大常委会与县委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相衔接,确定每月第二周星期四为“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不断活化“走访接待、蹲点接待、随机接待”等方式,按照发布公告、接待登记、交办建议、督办落实、反馈结果的五步工作程序,引导代表入“站”、进“家”、蹲“点”,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至目前,全县各乡镇人大和城市社区人大联络处积极探索实践,先后推行收集选民意见建议的好举措好方式,蒲窝镇人大、百里镇人大、县城市社区人大联络处利用“板凳课堂”“树下议事”“逢四说事”“微网议事”等方式,定期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真正让群众有方便的地方说话、说了有人听、有事能解决,搭建起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实行意见建议跟踪督办,纾解民忧更加精准。按照“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转交审议意见—制定办理方案—跟踪督办—听取和审议办理情况报告—专题询问或满意度测评”的全流程全链条监督模式,灵台县人大常委会将代表闭会期间收集和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吸纳进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并转交“一府一委两院”办理。2022年以来,开展审议意见跟踪督办并进行满意度测评5次,推动代表建议办理由“答复过程满意”向“落实结果满意”转变,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

构建“闭环办理”工作链条,回应民声更具实效。提出意见建议是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具体体现,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方式。灵台县人大常委会落实“五办”(政府分管领导归口领办、主办单位牵头承办、县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组织代表视察督办、听取办理情况报告专题督办)的代表建议办理模式,健全完善召开交办会议交办、印发办理方案交办的“双交办”和半年、年终听取和审议办理情况报告的“双审议”机制,推行闭会期间代表和选民建议收集、转交、督办、反馈、答复的闭环运行、台账管理模式,推动“加强县城区东出口环境综合整治”、解决“入园难”“上学难”“停车难”等问题的代表建议有效办理。

“一件件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代表建议得到办理,促使代表由荣誉感代表向成就感代表转变,真正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灵台县人大常委会代表人事工委负责人张艳说。

突出“四个创新” 多渠道拓展代表履职平台

“要主动为代表履职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全方位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灵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立斌说。

灵台县人大常委会在阵地建设、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扩大代表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激发代表履职动能,全面推进代表工作实现新提升。

创新阵地建设,履职触角由点向面发散。在持续规范提升1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和73个人大代表之家的基础上,依照“就近、方便、实效”原则,在未设立人大代表之家的113个村和12个机关、社区设立125个“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点”,将代表小组成员基本情况、活动计划、活动制度、活动掠影布置上墙,打通代表回选区“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代表接待选民全覆盖。2022年以来,利用“站家点”组织代表开展履职活动,收集整理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共386条,现场解答119条,协调解决225条,转交相关部门、组织办理42条。

创新管理模式,履职管理由宽向严约束。按照“提标扩面、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目标任务,灵台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五星”(硬件建设星、组织管理星、制度保障星、活动开展星、工作成效星)人大代表之家创建为抓手,全面规范提升乡镇人大工作水平,推动“站家点”工作运行实效化。2023年以来,在各乡镇人大和县城市社区人大联络处自查申报的基础上,县人大常委会依据《灵台县星级“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实施方案》规定的内容和标准,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交流、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建设指导计划确定的全县73个人大代表之家逐个进行验收,并对达到五星级的6个人大代表之家各发放一次性补助资金。

在常态化开展“五星”人大代表之家创建活动的同时,不断健全运行机制,强化履职管理。坚持每年年初编印《乡镇人大工作手册》《县乡人大重点工作计划汇编》等指导性材料,全面落实人大代表之家“4+X”运行机制,建立“五有”“一栏两表四项制度”“六簿一册”等代表小组活动落实机制。坚持每季度印发代表小组活动指导意见,着力推动“站家点”实现“大门常开”,热情接待群众说事找“茬”,及时收集群众的“金点子”,在广大群众心中形成了“有事找代表”的强烈身份认同。

创新组织形式,履职成效由虚向实转变。按照“依托特长建小组、发挥优势尽职责”的原则和“把代表小组建在产业链上、把代表力量凝聚在产业链上、把代表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的思路,灵台县人大常委会在全省首创开展组建专业型、功能型代表小组的“1+2”灵台模式,在县级层面组建了5个专业型代表小组(法制司法、财经预算、农业产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农业产业方面3个课题小组(牛产业、苹果产业、蔬菜产业)。在乡镇层面组建牛、果、菜、劳务产业和生态环保、招商引资、乡村治理等功能型代表小组19个,让代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优势,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和事项上开展调研视察、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持续深化代表履职实效。2022年以来,专业型代表小组围绕县人大常委会、县人大专门委员会监督计划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15场次,各功能型代表小组开展产业技能培训、政策法规宣讲、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处等活动80多场次,在全县中心工作的广阔舞台上,助推改革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活动载体,履职途径由窄向宽拓展。近年来,灵台县人大常委会紧扣全县中心大局和乡镇工作实际,各人大代表之家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心民心在我心·履职为民促发展”“美丽新灵台文明新生活·我带头我参与我履职”“进村居访民情解民忧·我为群众办实事”“助推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等履职实践活动,引导9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参与乡村振兴帮扶等中心工作,真正将代表活动融入日常,在为民代言、为民履职的生动实践中当主人、唱主角、办实事。

在履职实践活动中,返乡创业的甘肃省十四届人大代表柏存福联合128人筹资220万元,成立灵台县鲜果家园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200吨标准化地下果窖,并投资35万元在广东江门建成甘肃灵台苹果鲜果家园驻江门直销处,投资19万元在朝那镇建成果品交易中心1处,带领群众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平凉市五届人大代表、灵台县十八届人大代表任银珠带头建办了40亩苹果示范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果子提品质。同时,建立固定销售渠道,采取错峰销售、反季节销售等措施提高收入,多数果农亩均实现收入6000元以上。

落实“五项机制” 全方位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为了让代表行使好职权、发挥好作用,灵台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完善代表述职评议、激励约束、联系服务、履职监督等机制,变“要我履职”为“我要履职”,充分激发代表履职新动能。

创新述职评议机制,力促代表“善为”。2023年以来,灵台县人大常委会全面推行“五述五评” 活动,即县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县人大常委会、副乡镇长向乡镇人大、乡镇人大主席和副主席向主席团、代表小组组长向代表、代表向原选区选民述职,分别开展评议和满意度测评。通过述职评议,既肯定工作成绩,又指出存在差距、提出意见建议,切实增强了乡镇人大选举人员和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有助于公正客观地反映乡镇人大选举人员和人大代表在选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为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提供有效途径,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改进工作树起“民意标尺”。

灵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平认为:“述职评议机制的持续完善,是灵台县人大常委会深化拓展监督渠道、不断创新监督形式、持续增强监督实效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政府部门工作的有力抓手,更是发挥代表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力促代表“想为”。制定代表履职管理评价和激励约束办法、代表履职情况登记办法、代表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办法3项制度,推行闭会期间代表履职登记“一册一表”管理方式,实行通报表扬、“最美人大代表”评选、推荐连任等激励措施,通过建立谈话约谈、劝辞、建议罢免等届中退出机制和退出后补选机制,激发代表见贤思齐、赶超争先的履职氛围。

健全代表联系机制,力促代表“有为”。为了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灵台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了“四联系”(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国家机关联系代表、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对口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工作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实现了真正联系、全面联系。

2022年以来,灵台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家站点”履职平台,以召开座谈会通报政情、集中走访、个别走访、电话和网络联系等方式,开展联系活动760多场次,邀请代表列席有关会议活动30多人次,推荐代表参加有关规划评审、项目可行性论证及有关座谈会、意见征求会等活动70多人次,听取民意,汇聚民智,切实发挥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2023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持续探索代表履职新渠道,首次开展了“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县政府工作部门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助力政府职能发挥,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行“五式”监督机制,力促代表“会为”。灵台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县中心大局,积极推行精准选题“靶向式”监督、工作前学法培训“备课式”监督、事前深入摸底“调研式”监督、县乡协同配合“联动式”监督、强化问题和结果导向“跟踪式”监督的“五式监督法”,保证代表服务大局不懈怠、依法履职不缺位,切实增强人大代表监督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实效性。

落实服务保障机制,力促代表“能为”。按照县、乡人大代表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和800元的标准,灵台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完善代表误工补助制度,对无固定收入的县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列席常委会会议等活动,按标准给予补助,将县乡人大工作经费足额列入县财政预算,为代表履职提供保障。

“灵台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创新完善机制,积极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确保人大工作的活力,进一步提升全县人大工作整体实效。”灵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平表示。

(通讯员:何红军)

扫一扫
手机打开当前页